今天用了自家產的有機檸檬香茅,洗淨曬乾做了浸泡油,因為數量實在太多了,所以直接把整瓶裝到滿滿滿,再倒入油。

我發現,做皂的這些日子以來,思維一直一直在改變,最近才逐漸定型。

譬如說浸泡油,以前還會照書上講的比例操作,現在都很隨性,花草都塞滿瓶子一半以上才開始倒油,濃度高也無所謂了,會加速皂化我也無關緊要了,花草本身很會吸油→也隨便它了,反正我已經獲得我想要的高濃度了,給自己用的,真的不用太計較成本 XD

譬如說香氛,以前我會排斥添加香精,因為怕皮膚過敏,現在我也慢慢可以接受皂裡添加精油+香精的組合,畢竟品質好的精油真的比較貴,加到皂裡香氣也不會太明顯,而身邊有太多人是味道取向,那就酌量加些香精好了,至少熟成後,即使過了很久,精油味道沒了,也至少還有香精味道撐場面~ ← 這是什麼心態啊?XDDDD

譬如說添加物色染這件事,原本我是堅持使天然植物粉末跟礦石粉來調色,算一算手上也有30多種不同粉末,但是總是有些顏色是天然植物粉末無法達成的,所以我又入手了各種珠光雲母色粉,這算是半天然吧~,而且植物粉末通常不太顯色,也很容易褪色,珠光雲母色粉的耐色度就比較好~~

譬如說配方思考,我真的覺得保留做皂紀錄跟洗感心得是對的,當初懵懵懂懂進入手工皂的天地,一路走來試過了依書上配方、依皂友配方、吸收了很多觀念,最後才發現我要的,可能跟別人不同。

所以自己的打皂配方也一直在調整,直到最近才慢慢建立自己喜歡的模式,因為自己嘗試過,紀錄過,所以才會有深刻體悟,這是花錢學不來的經驗,一切只能靠自己。別人說好用的配方,不一定適合自己,因為每個人的膚質都不一樣,就像有人喜歡洗椰子油20%以上,有人卻因此比例過高而過敏,有的人卻只對橄欖油/堅果類的油/蓖麻油/OO油過敏,有的人喜歡加白油等等....,每人的喜好跟地雷點都不一樣。

笛卡兒說過一句名言:「我思故我在。I think, therefore I am.

做皂這條路上,我要學的還很多,經過不斷的摸索跟嘗試,我的確看到了自己的成長進步。

打皂的年資跟打皂的數量,都不是我要追求的重點,我在乎的是有沒有在吸收前輩經驗,記取自己失敗的教訓,轉化為進步的動能,繼續一步一步往前走,修正步伐,繼續做下一鍋皂。

幸好部落格裡,我忠實的記錄著這一切,有時回頭審視當初的配方,都會有種疑惑「當初怎麼會用這種配方比例?」← 有書上學來的、也有別人分享的,但不是配方洗完太刺激、就是軟啪啪遇水即化,這些都是我的地雷點...,但是沒試過又怎麼會知道呢?新手總是要多方嘗試,才會從失敗中學習成長啊~(幸好我已經走過來了 XD)

我正慢慢的、扎扎實實的,架構出屬於自己的配方路了 (謝天謝地)

BTW,目前研究並實驗的主題是「白粉,我恨你!」XDDD

P.S. 這文寫得又太矯揉做作兼矯情了,典型的抒情文風格...哈哈哈~,不過我還是習慣搞笑、無厘頭的自己(噗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aob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