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說牛奶皂很滋潤,聽說牛奶多放一點要晾皂的時間可能會拉長到3個月,聽說牛奶溶鹼很麻煩,聽說了一堆,網路資料也看了很多,那就提前來打冬天的皂好了。

一樣是設計成:

1、使用時不易軟(我家人很討厭會軟爛的皂)

2、起泡容易且泡泡綿又多的皂(這樣洗了會有幸福感)

3、4倍牛奶相信一定很滋潤(阿爸會有冬季癢)

4、又加了潤膚性很高的乳油木果油(米國冬天溫度動不動就零下20-30度,我要寄一塊給阿宅用看看)

設計皂方跟比例真的會搞死一堆腦細胞@@,等我洗了再來寫心得。← 對自己的皂要有信心,反正我的油品也是有一定品質的,給家人用都嘛很捨得花 XDDD。

 

好多的第一次:第一次打牛奶皂,第一次面臨NaOH少放/多放的疑慮,第一次不在乎油鹼溫度就混合,第一次添加物過量....

soap #5。。。咖啡牛奶皂。。。 

↓ 明顯的點點,是乳脂肪。4倍鮮奶作成的皂在晾皂期間慢慢隨水分蒸發而縮小了一號,證明留下的都是精華~ XD

soap #5    

分隔線-小小草.gif  

成份:椰子油、棕櫚油、乳油木、橄欖油、大豆油、白油、米糠油、蓖麻油、全脂鮮乳(取代水)、NaOH
添加物:即溶咖啡粉、苦茶粉

特 性   point (不含白油,因為資料庫裡無白油)
適肌性      6.5
清潔力        6.9
起泡力      7.0
硬度         6.5
不易軟化性  6.4
安定性      6.3

製作日 100.7.7
熟成日 100.9.7

分隔線-小小草.gif  

看了很多網路資料,大致上我是照小魔羯的步驟,但是....我又參照別人的作法,所以把我的最後作法寫出來好了。

1、先把這次要用的鮮乳量好放到製冰盒作成鮮乳冰塊

2、用內鍋(溶鹼的玻璃罐)外鍋(3人份大同電鍋附贈的小鋼鍋)的方式,鍋與鍋中間放水,放入冷凍庫結凍備用。先放一些水,等結凍後再放更多的水,若一次加滿,罐子會因水的浮力而無法站穩。

3、玻璃罐中放入幾顆鮮乳冰塊+溫度計,然後開始加入NaOH(分次計量,分次取用,自己作紀錄,因為NaOH會吸水變潮濕,又不能一次全加入怕溶液溫度會瞬間上升,所以只好慢慢量取每次的份量)

4、因為玻璃瓶外圍被冰塊包覆,加上鮮乳冰塊,因此溶鹼時全程的溫度一直在0度以下~5度之間,也沒聞到燒焦味或牛奶變色之類的問題。溶完鹼後,奶鹼還是漂亮的白色!

5、乳油木跟白油我有先隔水加熱融化,等奶鹼融化完(有點費時),油溫也降低了,此時加入其他油品,所以油鹼混合時,油是室溫,奶鹼是0~5度,然後我就把他們混合了!

6、拿湯匙,一匙一匙慢慢將奶鹼加入油中,(有看到別人說作奶皂時,油鹼時溫度不重要,重要的是鹼要慢慢慢慢的加入),我是先舀個2匙奶鹼,均勻混合油鹼,再繼續重複這步驟,直到完成。當中沒有出現其他人說的乳糜或乳脂結塊或皂液變色等情形喔。而且一開始時,可以感覺到皂液鍋子是冰的(因為奶鹼溫度很低),等全部完成後,皂液的鍋子溫度只有上升一點,沒那麼冰了。

7、入模,不放保溫箱,不加蓋。

 

在量鹼量時,不確定其中10g到底有沒有被紀錄到,後來就當有加了,如此一來鹼化率可能是100%或85%。若當作忘了加而再多補10g,鹼化率可能是100%或114.5%,減鹼至少有滋潤的效果,過鹼可能會造成整鍋皂敗壞。所以我選擇前者方式,最差的情況就當做是減鹼囉。

雖然我加了會加速皂化的米糠油及蓖麻油共25.5%,但我還是喇了很久,可見溫度低時真的很不容易產生皂化,上次那鍋皂液溫度40度,含有米糠油15%,從溶鹼到入模只花了40分鐘,這次卻花了2個多小時。

好不容易等到light trace,趕緊分鍋,因為我要作雙層皂,所以先用少少的皂液,將一包17g的即溶咖啡粉加入攪勻,但後來發現顏色有點淺,又加了一些苦茶粉(就當去角質用)增色。根據網路資料,添加物最好不超過油量7%,亦即480/2 * 7%=16.8g,但咖啡粉一包就17g了,還沒加上苦茶粉的量呢! 希望不會出問題~~ 008_水汪汪.gif  

2011.7.19 補充:
加了篦麻油,入模後36小時還是很難脫模,表面是乾軟,底部像軟黏的透明牛奶糖,因為底部稍有毀損,只好拿刮刀挖取土司模裡頑強的皂液開始塗抹,整體來說還OK,下次會記住多放個幾天再脫模!

2011.9.26 補充:
有時偷懶直接把這塊皂拿來洗臉兼洗澡,油肌臉洗完很乾淨,完全不緊繃!非常舒服!洗身體時,乾了後,身體摸起來會古溜喔~ .原來這就是乳皂的魅力所在。淡淡的牛奶香氣,加了咖啡粉所以泡泡顏色有點淺棕色,皂裡含些微的苦茶粉,拿來去角質很舒服!起泡力也很OK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aob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